2015.11
這篇當初是寫給Lea看的,其實只是最一開始全母乳寶寶開始吃副食品的指導原則,
修正以後分享給更多需要的爸媽。
註:隨著時間,WHO或美國小兒科醫師學會或台灣衛生單位,都有可能改變指導原則,
建議還是要多方蒐集資料,才能掌握最新的醫界看法。
---
以下寫於2014/06
副食品添加的時機,算是眾說紛紜,我看了台灣和美國的資料,大致得到的心得是這樣,重點就是【不早於4個月,最慢6個月一定要開始加】,並且有【適合開始吃副食品的生理狀況】
【4個月前】- 腸胃還沒發展成熟,所以不建議添加。
【6個月後】- Baby在胎兒時從母體吸收的營養&純母奶或配方奶的營養,已經沒辦法完全應付6個月以後身體的需要。
【適合開始吃副食品的生理狀況】:都要滿足才合適
- 可以自己坐在椅子上(一定要能坐著,因為這點是避免噎到的必要條件)
- 已經沒有挺舌反射(baby出生以後會有這反射、避免他們吃到不應該吃的東西,所以如果你把湯匙放到她嘴巴、然後她推出來,就是還沒有準備好,詳細的狀況你可以再google)
- 有想要吃奶以外食物的慾望(會一直看你們的食物、甚至伸手去搶;這點其實我認為算是尊重他們的意願)
在醫學上沒有一個統一好的時間點,各個時間點的支持原因如下:
【支持6M+再加】
美國&WHO都是建議6M再加,無論母奶或配方奶;台灣則是建議全母奶的可以待6M再加,其他則建議可以4-5M視情況開始給。
- 因為母奶和配方奶是足夠應付身體需要的營養。
- 吃了副食品就會影響喝奶量,母奶是最最最合適寶寶的,所以沒必要提早影響總母奶的攝取量
- 若有過敏體質,母奶是對過敏兒最佳的食物來源,也可避免過敏情況,所以也不需要提早吃副食品。
【支持4M+就可以加】
台灣很多小兒科醫生都會建議4個月就可以開始加,無論母奶或配方奶,沒有特別需要等到6個月。
- 因為若6M+才開始吃,等到真的吃的好,可能又快要7M+,來不及有效率的補充身體缺乏的營養。
- 並非所有研究結果都支持「6M+才添加副食品,可有效降低過敏」。
台灣過去很多人的作法是4M開始給米湯或稀釋的果汁,
但我看到國外的資料,基本上是沒什麼人在建議這兩樣東西;
它們比較像是在練習怎麼使用湯匙吃東西,並沒有太實際的營養價值。
(米湯基本上就是水,稀釋果汁不如給稀釋的果泥,否則缺乏營養)
開始添加副食品主要的重點是:
嬰兒的『鐵質』攝取來源是於出生前從母體吸收累積的,外加出生後從配方奶/母奶裡獲得。
母奶的含鐵量比配方奶少,但吸收效率以來好,不過4-6M以後,還是不足以應付身體需要,所以副食品的首要目標就是要補充鐵質。
美國分成幾種,
- 美國傳統的作法是建議第一樣副食品是: 【有添加鐵質的成份單純米精】,當然也有人是自己煮,但買市售的好處是它會添加額外的營養素,所以可以【有效率的補充:因此,即便6M才開始給副食品,也不用太過擔心補充的速度太慢】。推薦是糙米,因為白米熱量較高、含鐵量也較低
- 近年來也有反對從米開始(認為營養價值還是過低),可以直接從蔬果泥(但非常不建議給果汁,因為只有糖份&熱量,就算要稀釋也至少要1:10)
- 還有一種新興的baby led weaning,是不給泥狀,直接從日常生活中的食物,讓baby自己拿著吃,ex香蕉
【我的經驗】
回到我的作法
我女兒是大概3-4個月開始厭奶,醫生雖然說可以加副食品,但我想說沒必要那麼快就吃。
一來是因生長曲線當時沒有受到影響,
二來是她有過敏體質(異位性皮膚炎一開始很嚴重)
直到五個半月,因為她厭奶,影響了睡眠品質(就是吃的時間很不固定、也很難確定她到底在哭什麼),又快要6M,所以我就開始添加副食品。
如前面所說,為了不要讓她奶量下降太快,又參考美國的作法,
所以我一開始是
5M15d-純白米(hipp)&純糙米(Organix),這兩個確定沒過敏了,
6M-就給有加礦物質&鐵的糙米精(Happy Bellies),然後不是混開水、是混母奶。(主要是因為我女兒會過敏,不然我第一樣就會直接給有加營養的糙米精)
挑選食材上也都盡量選有機。
再來就是遵守著4天一種新食材,確定沒過敏然後慢慢試。
地瓜、南瓜、蘋果、梨子、香蕉、青花菜、高麗菜,這幾樣蔬果,基本上是沒有爭議、沒有國界差異,一致推薦baby最初適合嘗試的。
我一開始給副食品,她的厭奶問題就消失了,副食品吃的很好,奶量也回來;但好景不常過了快一個月(6M15d),突然又變得很討厭吃副食品,每天吃都一直躲開,我當時發現到,她應該是很討厭我用湯匙,發現母奶寶寶的自主性比較強,所以才會有前面說的baby led weaning,它是主張寶寶喜歡有控制感,不喜歡被餵食,因此我就給她香蕉、蘋果讓她自己抓著吃,情況就又好轉了。
如果順利度過4-6個月,7個月開始就可以準備餵【蛋黃】,有些舊的資料會建議1歲後再餵葷食,延後動物性蛋白質給的時間(以便降低過敏),但近年來已經不再鼓勵這種作法,因為發現那樣、反而會造成身體對於蛋白質食物完全沒有耐受性,更容易過敏。再加上蛋黃本身鐵量也不少、致敏性不像蛋白那麼高,所以算是很好的進階選擇。
【關於過敏......】
我發現大部份的新手爸媽,在給副食品的時候,都非常、非常、非常擔心小孩會變成過敏體質;
尤其坊間流傳幾個月該給什麼食物,幾個月前不要給,造成很多人會延後給所謂『高過敏』食物 。
(甚至是這幾年出版、台灣很有名的副食品書中,也還是有這種觀念!)
身為一個過敏兒的媽媽,我覺得這其實是很可怕的謬誤!
說真的,不會因為一、兩次的食物過敏,就讓你的孩子永遠變成過敏體質
(或甚至應該說,如果只是吃天然的食物就有過敏情況出現,你的小孩基本上本來就已經有遺傳過敏體質了)
我可以理解每個爸媽都想要預防過敏變得更嚴重,所以不要讓你的擔心、限制孩子可以攝取多樣而不同的食材營養。
重點不在於如何斷絕baby攝取各種食物,而是應該要早日發現孩子確實過敏的過敏源,才能有效避免,進而達到減少這個過敏原出現。
過敏原也不是大多數人對A過敏,就表示孩子一定會對A過敏!
只有讓小孩實際去接觸,並且每次都確實會有過敏反應,才能確定孩子真的對此食物過敏!
當然,如果蛋黃還沒試過,不用急著去吃魚(一般來說對海鮮過敏的人會高於對蛋黃過敏)
我的意思是,如果有其他過敏比例沒那麼高的替代食物還沒試過,不用一下就故意給高過敏原食物;
但如果想跳著給,其實也沒有不行,因為就像前面說的,很多人對魚過敏,不代表你的孩子就會對於過敏,說不定他就是對蛋黃過敏的;
主要就是給予的時候,少量給予、仔細觀察,一次添加一個新的食材;
雖然官方建議是4天,但我個人經驗是2-3天我就會增加下一種食材,
兔的急性過敏大概會出現在吃完的1小時內就會開始起尋麻疹;慢性過敏的小濕疹則是1-2天內會看得出來。
對於判斷是否對某個食材過敏也不用太過緊張,一兩個小疹子很難判斷發生的原因,
不要只是因為吃完魚起了一個小疹,從此什麼魚都不給、也不再嘗試。
我看過的過敏權威小兒科陳啟章醫生是建議:至少要試過3-4次,
第一次吃完如果有懷疑過敏,隔兩週後再試;
第二次(兩週後)吃完如果還是懷疑過敏,隔一個月後再試;
第三次(一個月後)吃完如果還是有過敏反應,隔三個月後再試;
第四次(三個月後)還是一樣過敏,那可能真的對這個食材過敏,先用其他有類似營養的食材取代(ex對雞蛋過敏,試看看牛,一樣有蛋白質有鐵)
但不要從此人生就不再給孩子嘗試,2-3歲後體質才會比較固定,所以到孩子大一點還可以再繼續少量嘗試
再次強調!透過少量單一的添加食材讓孩子的身體告訴你是否過敏,才是最準確判斷是否過敏的依據。
#附上兔食物過敏起尋麻疹照片一張 (吃1/4 手掌的麵條... 就這麼少量而已哦!)
過敏反應,有可能是各種不同的疹子、臉腫、拉肚子等等,肛門圈紅是重要指標之一,另外過敏的時候要注意是否有休克反應,呼吸困難,
如果有,就要馬上去醫院;不然一般輕微過敏大概2天內會完全消失
(兔的疹子大概1小時內會退掉,但兩天內有的時候會再長出來,體內的過敏原還沒排出體外)
另外順到一提,我女兒的過敏食物就跟一般人完完!全全!不一樣... 是對小麥!
我們試過麵條、麵包、蛋糕,包括各種不同筋性、有機、自己做的外面買的麵食都試過,只差沒有找到gluten free的麵粉
(一般都是米粉或玉米粉號成gluten free,沒看到gluten free的wheat flour)
但我的推測應該不是對gluten而是對小麥,因為她可以吃燕麥。
最後還是在強調幾個重點:
【副食品的目標】
- 補充身體更多的營養 -(尤其是蛋白質&鐵質的補充,另外母奶寶寶也要注意多曬太陽,因為容易缺乏維它命D)
- 練習使用奶瓶外的飲食方式 -(用水杯喝水、用湯匙吃飯)
- 訓練咀嚼 -(所以隨著月數&吃的狀況,副食品的質地要跟著改變,不能一直是湯泥,一定要繼續增加顆粒、減少食物泥的水份)
- 為斷奶做準備,開始適應食物的味道 -(這時候不能過甜過鹹,都會影響他們以後的口味&飲食習慣)
所以回到你的問題,你女兒要開始吃的時機,還是要根據你的觀察,只要符合第一大段的原則,4M或6M其實沒有太大關係;如果還不會坐、最近才剛滿4M,那就還可以再觀察看看,反正最慢就是6M一定要添加就是了;吃的時候一定要用湯匙,用奶瓶也失去意義(除非她現在生長曲線有狀況&又厭奶,奶沒辦法滿足所需但又急需補充營養)
希望有回答到你的問題!
留言列表